您的位置  首页 > 通知公示 >> 正文
邯郸市耕地质量监测报告
[来源:局土肥站 | 作者: | 日期:2017-08-10 09:48:24 | 浏览 次]

邯郸市地处河北省南端,太行山脉东麓,跨东经113°25′-115°30′,北纬36°05′-37°01′之间。是河北省主要的粮棉油生产大市,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棉、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。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,高差悬殊,地貌类型复杂多样。以京广铁路为界,西部为中、低山丘陵地貌,东部为华北平原。海拔最高1898.7米,最低32.7米,相对高差达1866米,总坡降为11.8‰。由于京广铁路以西坡降较大,水土流失较为严重,水资源条件较差,为全市主要缺水地区。东部主要为褐土类和潮土类土壤,土层深厚结构较好,为全市重要的粮食、棉花、油料、蔬菜、林果和畜牧产品生产基地。根据市国土局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,到2012年末我市耕地总面积1006.43万亩,其中水田4.97万亩,水浇地750.11万亩,旱地251.35 万亩。邯郸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。春季风多干旱,夏季炎热多雨,秋季温和凉爽,冬季寒冷干燥,年平均气温13.5℃,最冷月份(一月)平均气温-2.3℃,极端最低气温-19℃,最热月份(七月)平均气温26.9℃,极端最高气温42.5℃,全年无霜期200天,年日照2557小时。

为及时掌握和了解全市主要耕地质量的基础地力变化规律,合理利用土地,保护和提高耕地地力,我市于2011年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,建立了市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,涵盖10个县共50个市级耕地质量监测点,为及时动态掌握耕地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的变化,科学地提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措施,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,确保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。

一、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概况

(一)耕地质量监测点设置

根据我市土壤类型、生产条件、耕作制度、环境状况、管理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监测点位置,在监测地块的中心点用GPS定位。土壤肥力常规监测点设立长期无肥区、活动无肥区、试验监测区和常规监测。

(二)监测内容

主要监测内容包括:监测点的立地条件和农业生产概况、土壤剖面特征、作物种类、作物产量、施肥量、土壤养分。

(三)样品检测机构

为保障化验质量和结果的科学性、可比性,监测点耕层农化样都是由邯郸市农产品监测中心进行分析测定。

二、耕地质量状况与变化趋势分析

(一)耕地土壤肥力现状与变化趋势

(1)容重

邯郸市土壤耕层容重呈增加趋势,50个监测点容重平均1.39g/cm3,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1.35g/cm3相比,其中有65%的点位土壤容重增加,15%的点位下降,20%的点位持平,平均增加0.04g/cm3。土壤容重的增加,应与农民外出打工,少免耕简化栽培有关。

(2)耕层厚度

邯郸市土壤耕作层厚度普遍变浅,5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耕层土壤厚度平均18.65cm,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19.44cm相比,变浅约0.79cm。

(3)有机质

邯郸市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上升趋势,5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有机质含量平均15.64 g/kg,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10.84g/kg相比增加4.8g/kg。土壤有机质的增加与2000年后邯郸市大搞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有关。

(4)全氮

邯郸市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一致。5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全氮含量平均0.98g/kg,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0.81g/kg相比平均增加0.17g/kg。

(5)有效磷

邯郸市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有效磷含量较低,平均只有7.52mg/kg,由于近年来邯郸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、平衡配

套施肥技术,施肥水平不断提高,各种复合肥和商品有机肥的大量应用,使全市土壤有效磷含量大幅升高,5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,2016年全市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已达25.11mg/kg,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增加了二倍多。

(6)速效钾

邯郸市土壤速效钾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,从监测结果看, 2010年已降到一个较低水平,近几年又开始呈上升趋势。2016年全市5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146.5mg/kg,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165.4mg/kg相比下降18.9mg/kg;与2010年监测结果144.8mg/kg比上升1.7 mg/kg。邯郸市土壤钾素处于亏缺状态,必须重视增施有机肥及钾肥,改善土壤钾素供应状况。

三、基本结论

(一)土壤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。耕地质量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,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,目前邯郸市土壤容重增加,耕作层变浅,致使土壤养分库容减小,缓冲性能下降,养分易流失,作物对肥料的依赖性加大。

(二)从监测结果来看,邯郸市土壤有机质、全氮、速效钾、有效磷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。但是,不排除在相当一部分监测地块土壤有机质、速效钾含量明显下降的存在。尤

其是钾素的亏缺,具有很大的普遍性,钾肥的施用应引起重视。

四、对策建议

(一)优化耕作制度。在少免耕或浅旋耕等轻型栽培制度的同时,每2~3年深翻1次,有利于作物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充分利用。尤其是夏玉米收获后深耕、深松,既不耽误农时,又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能,从而解决土壤容重增加、耕作层变浅的问题。

(二)搞好秸秆还田,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。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施用,充分发挥有机肥对耕地的持续培肥作用,加大无机钾肥的投入,逐步将肥料结构调整到1:0.5:0.55的水平上,提高农产品品质,增强市场竞争力,促进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
(三)增加耕地质量监测点数,力争全覆盖。受经费限制,目前监测点数量较少,监测点位的建立基本分布在大宗农作物种植区,代表性不够全面,建议增加耕地质量监测点的数量,力争覆盖全土类、全作物,真正形成层次分明、手段先进、功能齐备、管理规范、与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。

邯郸市农牧局土壤肥料站

2017年8月10日

邯郸市耕地质量监测点质量变化情况(2016年).zip



版权所有:邯郸市农牧局 网站维护制作:邯郸市农牧局信息中心 冀ICP备11028677号-1

最佳浏览模式:1024*768分辨率 网站保留所有权,未经许可不得复制、镜像